【育兒經】女兒吃飯次序頻被長輩出言指正 醫生媽媽:頻密不一定令孩子變好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6/19 12:34

分享:

分享:

許醫生認為,頻密的規管不一定會讓孩子變好。

餐廳吃飯。大女兒先把所有的肉吃完,然後吃菜,最後才吃白飯。

總有親友、尤其是長輩,對女兒的吃飯方式看不過眼,要出言指正:「哎呀,你為什麼把食物分開吃呢?吃一口肉,送一口飯,飯上澆些肉汁,這才好吃嘛!白飯味道淡淡的,怎能留到最後才吃呢?」

女兒從一歲起,到現今十一歲,這類偉大的建議,已經聽了上百次。

見到女兒沒有反應,長輩就會向我說:「你也教教她,飯菜要配在一起才好吃。」

我從不干涉女兒吃飯先後次序的問題。事實上,除了涉及大是大非、情緒管理、對讀書工作的責任感、清潔衛生、以及會影響到別人利害或感受的情況之外,我對女兒的選擇均盡量不規管、不評論。即使如此,也已有許多東西要管、許多建議要給;倘若連她先吃肉還是先吃飯也要管,豈不是太煩人了嗎?

有些父母長輩,吃一頓飯,先從孩子的衣著髮型開始評論,然後是他們點菜的品味、吃東西的次序、蘸什麼醬料,以至碗筷排列、儀態、看手機、看書、放空發呆,每件事都看不過眼,每件事都有許多意見。接著,是評論孩子對別人提問的回應:沒有回應、沒有整句作答、回應內容不符合父母的期望,回應時的聲線、聲量、話速、表情……一頓飯而已,沒完沒了。難怪青春期的孩子都覺得父母很煩;因為父母真的很煩。

很煩的父母會說:「我是關心孩子。除了我之外,誰會指正他們呢?但是孩子從不感激我的關愛,還用很差的態度對我,真是傷透了我的心。」

如果連吃肉吃飯的次序都管,可想而知,平日的規管是多麽煩瑣而頻密。而頻密的規管,不一定會讓孩子變好,卻一定會增加磨擦的次數、增加壓力;雖然可能減少犯錯的機會,卻也減少孩子反省、獨立思考的機會。

我那水瓶座的大女兒,從小都是特立獨行的。譬如在家裡,她會盡量用貓叫來代替無傷大雅的溝通,譬如她喜歡蛇,譬如她喜歡不停地自轉,譬如她以吃冰塊代替喝水,譬如她堅持在所有課本上塗鴉。如果我硬要她所有小事都跟隨世俗約定,在她被煩死之前,我就先把自己煩死了。

最近,我給女兒買了一把摺扇,一邊寫著「朕自有道理」,另一邊是「與你何干」,是仿清朝皇帝雍正御筆(我和女兒都喜歡雍正),出自故宮博物館精品。她十分感激,明白我對她個性的完全接納、以及對她真正無條件的愛。

【爸媽必Follow】全新TOPick親子IG現已推出!立即睇︰https://bit.ly/3BN0C4s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
撰文 : 許嫣 醫生媽媽